强化组展质量 锤炼发展内功——广交会全方位优化参展结构

 

质量是展览的生命力所在。利用新一轮展位评审、重核和展区调整的契机,第112届广交会全方位“提质量”、锻造持续发展力。这不仅是广交会扩容以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更是适应外贸稳增长的迫切需要。

修订标准

助自主创新企业脱颖而出

        第112届广交会从制度上重点修订了品牌展位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

        品牌展位评审办法的修订历时半年,充分体现了广交会品牌战略的初衷:优化出口额取值标准、调整境内注册商标为加分项目,能更公平地展示企业实力。增设品牌建设项目,增加境外专利、版权内容,细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拓展了对企业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的引导力。细分并增加14项行业认证,使认证覆盖面更广,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按展区分设展位数上下限,明确母子公司资质使用规定,使评审操作更为合理、可行。

        上述修订,促进了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实力的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并为品牌评审提供了制度保障。

调整结构  优化参展质量

        忧患意识,往往孕育着发展动力。近年广交会受专业品牌大展的冲击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展在吸引中高端参展商和采购商方面直接与广交会形成了竞争。欲谋发展,唯有应变。第112届广交会组展工作的核心要义是通过“调结构”来“提质量”。

        优化展商展品结构,提升参展质量。优质参展商数量决定展览水平。第112届广交会,共安排品牌企业2225家,比上届增加321家,其中生产企业占65%。安排品牌展位11806个,比上届增加827个,规模占比提高至20%,更有助于引导企业打造出口品牌。同时,对46052个一般性展位基数的重新核定,也更有利于促进地区外贸平衡发展。

        为有效控制企业多展区参展、展品跨展区混摆现象,第112届首次执行“同一企业同类商品仅限申请一个展区”的规定,明晰了小型机械、工程机械(棚下)、建筑及装饰材料、五金、工具等五个展区部分易混摆展品的范围。此外,展品质量监管工作成效明显,共查出82家在质检系统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并作相应处理,有效地发挥了展前监控功能。

        优化展区结构,增强行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展下的展区专业化,是广交会应对行业竞争的不二选择。第112届广交会根据需求结构、展览规律、展区相关度和展馆条件,优化展区规模与布局,类别规模更贴近市场需求,适度扶持了部分亟需提升竞争力的展区。五金、工具、玻璃工艺品、餐厨用具等展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都有所提高。为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展览效果,第112届在第三期卡车通道2.1Y首次设立牛仔服装专区,且为服务企业的展示需求,特别允许部分牛仔服装专区企业在展位所在房间门外1米范围内特装布展,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展览效果。这不仅是展厅内块状经济集中参展的引申,更是大展区内小题材专业布展的开创性尝试。